地层学杂志

学术论文

  • 塔里木克拉通寒武系年代框架、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

    陈永权;潘兵;杨果;陈波;易艳;田浩男;

    塔里木克拉通寒武系发育良好的源、储、盖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近年来油气风险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阐明年代框架,搞清楚地层层序及沉积演化规律,是开展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本文通过钻孔测井曲线对比、岩屑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地震层序解释方法,对塔里木克拉通寒武系开展了年代地层、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取得以下3方面成果:(1)通过钻孔岩性、电性对比理清了塔里木盆地内部各相区岩石地层对比关系,在生物地层框架约束下通过同位素地层方法,厘定了塔西台地区与塔东盆地区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年代框架。(2)在年代地层框架下,建立了不同相区等时相变关系,并通过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划分为4个复合层序、10个层序,建立了各层序沉积空间堆垛模型。(3)提出寒武系经历缓坡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滩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礁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无障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建立了各层序的沉积模式,恢复了沉积演化规律,以层序为单元编制了沉积相图。

    2024年03期 v.48 219-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4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6 ]
  • 陕南勉县寒武系第三阶仙女洞组古杯动物化石及其生物地层意义

    朱杨格;刘丽静;贾连奇;沈锦文;甘德祥;

    古杯动物是寒武系第二阶至第四阶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化石。前人已在福成、新潮、十里溪、岩孔及王家坪剖面的地层中建立了5个古杯动物化石带(层),但是扬子地台其他地区古杯动物化石带仍未建立,各地区之间的古杯生物地层对比存在困难。笔者在陕西勉县发现了一个新的产古杯动物化石的寒武系剖面——黑滩沟剖面,对郭家坝组顶部钙质结核和仙女洞组非礁相灰岩中的古杯动物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共鉴定出7属7种和2个未定属种,包括1个新属新种Shaanxicyathus spinosus gen.et sp.nov.。黑滩沟剖面仙女洞组的中下部地层中可识别出2个古杯动物化石带,自下至上为:Dailycyathus dubius带和Shaanxicyathus spinosus-Archaeopharetra tabulates组合带。Dailycyathus dubius带与扬子地台第一个古杯动物化石带(福成剖面仙女洞组的Dailycyathus xiuqiensis带)相当,Shaanxicyathus spinosus-Archaeopharetra tabulates组合带与其第二个古杯动物化石带(福成剖面仙女洞组的Dictyocyathus shaanxiensis带)相当。黑滩沟剖面与福成剖面第一个古杯动物化石带的底界均为仙女洞组的底界,因此黑滩沟剖面与福成剖面的仙女洞组底界相当。黑滩沟剖面古杯动物化石带的建立为扬子地台不同地区仙女洞组的地层对比提供了新依据。

    2024年03期 v.48 237-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5 ]
  • 华南四川凉山娃文拉土剖面上奥陶统凯迪阶旋回地层学综合研究

    王凯;李明松;郑澳男;吴荣昌;魏鑫;刘建波;

    晚奥陶世凯迪期和赫南特期,全球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生物和地质事件。由于该时期华南高精度古环境研究工作相对缺乏、地层缺少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等因素,阻碍了人们对这些生物和地质事件的时间进程的认识。旋回地层学研究是实现高精度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进年代地层学研究的有效手段。扬子台地西缘四川凉山布拖娃文拉土剖面的上奥陶统出露连续,发育了一套相对较浅水且具有良好沉积旋回性和互层性的碳酸盐岩地层,非常适合进行旋回地层学研究。本研究在该剖面的“大箐组”和铁足菲克组(含观音桥层)中共识别出12类沉积微相,利用岩石地层发育趋势和无机碳同位素记录实现了区域内和跨区域的地层对比,识别出凯迪期至赫南特期的多次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对基于沉积微相获得的相对古水深波动赋值参数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试所得的Al相对含量数据组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出可靠的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天文周期和沉积速率演化趋势,证实了基于沉积学特征恢复的古水深波动参数是在旋回性和互层性良好的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开展旋回地层学研究的有力指标。利用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进行天文调谐后得出凯迪阶Hamarodus brevirameus带至赫南特阶底界延续时长约为8.28 Myr,其中牙形类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延续时长约为3.37 Myr,牙形类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带延续时长为2.45 Myr,笔石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和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延续时长为2.46 Myr。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GICE后期峰值点位及Kope、Fairview、Waynesville、Whitewater等漂移事件的峰值点位距凯迪阶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底界分别约0.85 Myr、2.85 Myr、4.72 Myr、5.51 Myr、6.79 Myr, HICE事件的3个峰值间隔时长分别约0.23Myr、0.35Myr。这些新的年代地层学结果为晚奥陶世凯迪期地质-生物事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时间标尺。

    2024年03期 v.48 253-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6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1 ]
  • 扬子台地西缘上奥陶统白云岩的时代及分布规律

    龙虹宇;李勇;杨岱林;龚方怡;周力;蒋航;李成龙;王凯;崔雨浓;廖子超;吴荣昌;唐浩;王光旭;魏鑫;

    扬子台地西缘(康滇、川中和滇黔桂古陆之间)在晚奥陶世沉积了华南板块的浅水相地层,其中一套白云岩相地层因是重要的油气储层而备受关注。近些年,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地质基础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大量钻井和露头剖面资料显示,这套白云岩相地层不仅沉积在康滇古陆东缘(即大箐组),还出现于川中古陆南缘和滇黔桂古陆北缘。通过野外露头和钻井剖面的综合对比研究,结合生物地层和化学地层资料,本文为这套上奥陶统白云岩的地层年代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并完善了这套地层的时空分布模式。该白云岩相带主要沿三大古陆(康滇、川中和滇黔桂古陆)边缘展布,以康滇古陆东缘及海湾内发育最好,主要以大箐组和王家河坝组的白云岩(桑比阶顶部—凯迪阶)沉积为特征;而川中古陆南缘和滇黔桂古陆北缘主要发育镇雄组(类型A)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凯迪阶下部),且厚度较薄。

    2024年03期 v.48 279-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9 ]
  • 鄂尔多斯盆地桃112井和陕473井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的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意义

    尹升菊;景秀春;付玲;李亚;李国帅;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桃112井和陕473井的北庵庄组和马家沟组开展详细的牙形石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共采集90件碳酸盐岩岩心样品,经处理后在35件样品中获得353枚牙形石。所获牙形石可归入10属12种,以暖水类型为主,表现出强烈的地方特征,同时也见到少量广布类型牙形石。在所采井段层位可识别出3个牙形石生物带,自下而上分别是Histiodellaholodentata-Tangshanodustangshanensis带、Aurilobodusaurilobus带、Plectodina onychodonta带,时代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中期。该牙形石带序列可与河北唐山、山东莱芜、河南巩县及安阳的同期序列进行直接对比,也可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北美中大陆区相当层位进行良好对比,此外还可与华南的同期化石带建立对比关系。本文的材料丰富了华北地区奥陶纪牙形石动物群的组成,深化了其与国内外同期典型牙形石动物群及化石带序列的对比,但精细的洲际对比尚需开展进一步工作,今后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来自台地和台缘交界处的钻井剖面的化石材料。

    2024年03期 v.48 29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6 ]
  • 贵州乌当下奥陶统稳定碳同位素地层研究

    池祥日;杨宇宁;闫冠州;阳磊;刘静;何敏;张倩倩;彭庭祖;马闻语;

    本研究从贵阳乌当小谷龙剖面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系统采集137件碳同位素样品,根据分析结果可识别出3次显著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特马豆克阶中部Rossodus manitouensis带顶部至Cola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底部的Top Skullrockian Isotopic Carbon Excursion (TSICE)、特马豆克阶上部Paltodus‘deltifer’带中部的碳同位素双峰值正漂事件Late Stairsian Isotopic Carbon Excursion (LSICE)及弗洛阶中部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上部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小谷龙剖面识别的上述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可与华南、波罗的地区、北美及阿根廷前科迪勒拉等地的同期漂移事件进行直接对比。

    2024年03期 v.48 307-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8 ]
  • 四川盆地南缘的二叠系及生物群

    罗冰;张玺华;陈延贵;袁东勋;王向东;史宇坤;马鑫怡;王文琦;侯章帅;陈吉涛;沈树忠;

    四川盆地的二叠系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有必要对盆地内的二叠系开展更加精细的划分和对比研究。四川盆地南缘的二叠系缺乏详细的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四川古蔺三道水剖面,开展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研究。剖面下部199 m的地层主要为中层至厚层状的灰岩和泥质灰岩,归为栖霞组,可见多层以炉渣状灰岩为特征的古风化壳,反映了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并伴随多次暴露,主要产?类化石及少量牙形类化石。?类可识别出下部的Nankinella顶峰带和上部的Pseudodoliolinaoliviformis-Chusenellachoshiensis组合带,而牙形类归为Pseudosweetognathus带,指示时代为早二叠世空谷期。剖面上部,即199~296m的地层,主要为薄层至中层状微晶灰岩,归为茅口组,含硅质结核和硅质条带,反映了较深水的沉积环境,未见?类化石,牙形类可归为3个化石带,从下到上为Jinogondolella sp. 1带、J. postserrata带和J. shannoni带,指示时代为中二叠世。

    2024年03期 v.48 318-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5 ]

地层新知

  • 滇西昌宁—孟连带耿马南皮河桥一带薄层灰岩地层发现二叠纪长兴期牙形类化石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

    袁志伟;金小赤;闫振;郑建彬;

    滇西昌宁—孟连带耿马县南部的南皮河桥一带出露了一套由深灰色薄层灰岩、硅质岩、泥岩组成的地层,以往被归入南皮河组。本研究通过对南皮河桥剖面的薄层灰岩样品开展牙形类化石的分析处理,获得了牙形类化石Hindeodus latidentatus、Hindeodus typicalis、Clarkina changxingensis和Clarkina praetaylorae,显示该剖面地层的时代为晚二叠世长兴期。结合岩性和地质时代,这套地层与原南皮河组的主体层段存在明显差异,后者为晚泥盆世至石炭纪最早期的具有浊积岩特征的中厚层砂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和硅质岩序列。因此,南皮河桥剖面的这套地层宜在深入研究之后另行命名。

    2024年03期 v.48 329-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7 ]

简讯

  • 走进全球奥陶系底界SABS划分标志——中国吉林白山小洋桥剖面

    阎春波;王传尚;危凯;

    <正>2024年6月底,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发起、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全球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标准辅助界线层型(SABS)——吉林白山小洋桥剖面保护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建立学术交流会”在白山顺利召开。吉林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白山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全球40余名地层古生物知名专家和当地民众共同见证了小洋桥SABS标志碑盛大的揭碑仪式(图1、图2C)。

    2024年03期 v.48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5 ]
  •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专辑出版

    <正>2024年4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第4期出版专辑《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下载地址:https://www.sciengine.com/SSTe/issue/54/4)。青藏高原研究对揭示地史时期全球构造、古地理、生物与环境等的演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牵头,会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南京大学王向东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共同组织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专辑,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科考的显著进展。

    2024年03期 v.48 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5 ]

  • 征稿简则

    <正>《地层学杂志》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及时刊载地层学及相关沉积岩石学和沉积环境、构造地质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综述。此外,本刊常设有前沿评述、学术讨论、研究简讯、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等栏目。

    2024年03期 v.48 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9 ]
  • 下载本期数据